主办方:中国酒店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时 间:2025-07-04 16:36:10
地 点:北京
1月16日金融一線消息,新浪財經主辦的“論壇ⷲ024金融新篇章”今日在京召開。原中國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出席,並發表演講。
於學軍在演講中指出,中美之間利差擴大,人民幣麵臨貶值壓力,直接影響國內流動性放鬆。
以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例,近期美國維持在4%以上,最高突破4.7%,中國則在2%以下徘徊,最低觸及1.6%,這應當是曆史的最低水平。對此,業內人士有不可思議之感,稱其為倒掛現象。什麽意思?長期以來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速度遠高於美國,中國的國債收益率也明顯在美國之上,現在卻出現相反的情況,即美國的國債收益率遠高於中國,被看作倒掛。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最早可追溯到特朗普第一任期,即2020年全球突然遭受新冠疫情的巨大衝擊,美歐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均實行了超寬鬆的刺激性經濟政策。美國最極端,在2020年3月即疫情大爆發時,就一下子將聯邦基準利率降為0—0.25%,即所謂的零利率政策。同時,宣布實行無限量的QE量化寬鬆政策,大量購進美國國債等有價證券。積極的財政政策加上央行大量放水,使美國、歐洲同時帶動全球出現本世紀以來最為嚴重的通貨膨脹,最高時美國達到9.1%,歐洲則突破10%。通貨膨脹迅速上升為美歐宏觀經濟管理的主要矛盾。世界兩家最重要的央行采取激進加息的辦法,以控製通貨膨脹。從2022年3月到2023年7月,美國共上調基準利率11次,累計上調5.25個百分點,加息周期共維持29個月,使美國的國債收益率不斷上升,吸引全球資金回流美國,新興市場國家則普遍出現流動性趨緊。
歐洲與美國的情況大同小異,為了節省時間不講歐洲的情況。
反觀中國,同樣受新冠疫情的衝擊以及同期發生的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的影響,國內物價上漲卻保持低位。2020—2024年,CPI每年分別上升2.5%、0.9%、2%、0.2%、0.2%,近兩年每年都上升0.2%,已連續22個月處於1%以下的低通脹狀態。PPI在2023年下降3%,去年又下降2.2%,已連續22個月負值運行。不言而喻,這顯然帶有通縮嫌疑,從去年開始,全國出現了對通縮的擔憂討論。
麵對明顯的下行壓力,幾年來宏觀調控部門不斷放鬆調控政策,減稅降費、降準降息,房地產鬆綁,推出兩縱兩新政策等,以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例,2019年8月創設時為4.25%,現已降為3.1%的曆史最低水平。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工農中建等國有大行已降為1.1%,五年期也隻有1.55%,銀行理財產品勉強維持在2%,最近有不少已低於2%。
低利率的背後說明中國投資的收益率水平出現大幅降低,中美之間維持較大的利差空間,人們自然趨向於持有美元等外幣資產,致使人民幣流動性持續收緊。在這種情況下,盡管政策部門試圖不斷加大信貸投放,采取降準降息、加大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工具措施,但實體部門卻需求不足,出現流動性持續緊縮現象。最直觀的一個數據,自去年4月起,狹義貨幣供應量M2居然出現減少現象及負增長,至年末比上年下降1.4%。這種情況自1994年中國開始有貨幣供應量統計以來從未發生過,是個明顯的標誌性數據,是經濟增長中存在問題的集中反映。
發改委官員:中國經濟不會出現衰退和危機|發改委|中國經濟|GDP...
11月CPI環比持平是大概率事件 仍需寬鬆政策保駕護航|CPI|宏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