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基金趙憲成:四大因素影響反彈 港股依然具有性價比
文/博時基金境外投資部基金經理 趙憲成
1月13日以來,港股自18600點附近開啟反彈,尤其自2月以來,港股表現在全球市場中領先。在整體持續上行後,港股某些重要指數已逼近去年高點。
博時基金境外投資部基金經理趙憲成認為,這波反彈有四方麵的影響因素。
一是啟動時估值低。Wind數據顯示,港股的估值啟動時(1月13日)PB為0.93倍,PETTM 8.6倍,PE估值水平已經接近了2024年9月啟動時的水平(PETTM 8.42倍)。
二是特朗普政府並沒上來即實施“60%”的關稅政策。此前的下跌在於市場擔憂特朗普政府會大幅增加中國關稅,而1月20日之後態度逐漸明朗,市場預期加征關稅或為緩慢而階梯式。
三是以恒生科技為代表的企業業績呈現較為平順地上修,使投資人增強了信心。
四是Deep Seek的出現讓資金開始重新認識中國的AI行業,由於互聯網巨頭們包括阿裏巴巴、騰訊、以及泛AI概念的小米、,以及一些軟件公司如金山、金蝶等都屬於此方向,因而帶來風險偏好的快速上行。
談及當前港股所處的階段和位置,他認為,短線來看,恒生指數是超買。2025年2月13日的高點估值比2024年5月份的高點估值要更高一些,原因是隨著美國通脹的上行,美債收益率的預期上行變化較大。例如,2024年十一期間,當時的2025年美債利率預期是3.7%,而目前最新的美債利率預期在4.2%。
與A股相較而言,趙憲成表示,港股依然比A股具有性價比。“目前國債收益率較低的背景下,資金可能會切換到紅利、高股息、公共事業。此外,如果經濟的表現低於預期,港股向下的空間或小於A股;從跟蹤業績來看,恒生科技明顯優於上證50、滬深300、中證800。”
風險提示:本材料所載信息不構成對買賣任何證券或提供任何投資決策建議的服務。該等信息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意見,投資者應當對本材料的信息進行評估,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做出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我們對所載材料的準確性、可靠性、時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本材料所載內容僅為該資料出具日的信息,後續可能發生變更。未經授權禁止第三方機構或個人以任何形式進行商業用途的傳播、剪輯。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