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新勢力分層加劇,淘汰賽進入讀秒階段

圖片係AI生成
2025年2月,中汽車市場延續了開年的激烈競爭態勢,市場格局分化明顯。
部分車企憑借技術迭代、產品矩陣優化及營銷策略創新實現爆發式增長,比如小鵬汽車憑借兩大爆款車型連續第四個月交付量突破3萬輛大關,極氪則是首次集團軍作戰,衝破3萬輛關口。
當然也有一些企業因競爭壓力、市場策略調整或外部環境變化,暴露出銷量增速放緩或隱憂。
數字變化的背後往往是觀察車企發展趨勢的關鍵視角。因此,本文主要挑選了2月銷量變動較大的5家新勢力車企進行整理分析。
3萬陣營:小鵬站穩,極氪首入
2月份的“3萬”俱樂部中有兩位成員:小鵬汽車、極氪。雖然都是3萬輛,但值得注意的是,極氪是兩個品牌一共賣了3萬,小鵬汽車則是單品牌破3萬。
數據顯示,小鵬汽車2月交付新車30453輛,同比增長570%,連續第四個月交付量突破3萬輛大關。
這背後主要依賴兩大爆款車型:一個是MONA M03,作為入門級車型,憑借低價策略(售價約10萬-15萬元)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2月單月交付超15000輛。另一個則是P7+,定位中高端市場,上市3個月累計交付超30000輛。
梳理小鵬汽車的策略,一方麵通過MONA M03等低價車型搶占市場份額,另一方麵通過XNGP(全場景導航輔助駕駛)功能增強產品競爭力。2月,小鵬XNGP城區智駕月度活躍用戶滲透率達86%。
2月,小鵬汽車還發布了春節智駕報告。該報告數據顯示,小鵬汽車智駕總裏程同比增長98.2%,智駕總時長同比增長103.5%,智駕用戶滲透率達93.3%,單人開出最高總裏程達1.23萬公裏。
盡管銷量增長迅猛,但小鵬汽車也麵臨一些挑戰。比如低價車型占比過高可能導致毛利率承壓,需平衡銷量與盈利的關係。此外,傳統車企如、吉利加速新能源轉型,合資品牌如大眾ID.係列價格下探,可能擠壓小鵬汽車的市場空間。
極氪科技集團(含極氪品牌與領克品牌)則是首次突破3萬大關,交付量達31277輛,同比增長86.9%。
2月14日,極氪完成對領克的股權交割,正式成立極氪科技集團。2月的銷量表現,也是雙品牌整合後的首秀答卷。其中,極氪品牌交付14039輛,同比增長86.9%,領克品牌則是貢獻了17238輛,同比增長30.5%。
領克2月銷量環比1月的超3萬輛大幅下降40%,可能與春節假期及市場波動相關。但其新能源車型占比達到47.9%,表明品牌在電動化轉型中取得實質性進展。這一成績得益於領克08 EM-P等混動車型的推出,以及歐洲市場的開拓。
極氪品牌的銷量較2024年12月的2.7萬台大幅下滑,且連續兩個月未突破1.5萬台,顯示出市場波動性較大。
不過,極氪007GT和領克900計劃於2025年二季度上市,兩款車型分別瞄準高性能電動轎車和豪華SUV市場,有望成為新的增長引擎。
理想、鴻蒙智行退居“2萬”陣營,增速放緩
在2月的新勢力銷量榜上,一向表現強勢的理想汽車、鴻蒙智行,退守“2萬”陣營。其中,理想汽車交付26263輛,同比增長29.7%,但環比下降12.24%。
雖然2月也存在春節假期對生產和交付的短期影響,但從理想汽車自身來看,L係列車型麵臨問界M7等競品的直接競爭,增程技術紅利逐漸減弱。另外,首款純電SUV i8尚未量產,而現有產品線依賴增程式技術,難以滿足一線城市純電需求。
因此,理想汽車如果想要繼續保持高增長,還需要尋找新亮點。
一方麵,理想汽車在2月向用戶推送了OTA 7.1版本,升級了智能駕駛係統(理想AD Max V13)。該係統基於1000萬Clips訓練模型,宣稱可實現“百公裏零接管”的高速導航輔助駕駛,並新增哨兵模式高風險視頻遠程預覽等功能。
另一方麵, 理想i8的上市將成為關鍵節點,其市場表現將驗證理想在純電領域的競爭力。若i8能複製L係列的成功,理想有望打開新的增長空間;反之,則可能拖累整體盈利。
2月,同樣露出疲態的還有鴻蒙智行。盡管仍保持成交均價第一,但鴻蒙智行2月交付21517輛,環比下滑38%。
從車型結構看,智界R7、問界新M7和問界M9是銷量主力。但是,除了問界M9並未公布單月數據之外,原本的銷量主力問界新M7和M5則表現疲軟:M7交付量從2024年的月均超1萬輛降至2月的5,204輛,M5銷量更是從2023年7月的6,768輛銳減至2024年12月的1,765輛。
與此同時,智界R7(2月交付8748輛)的崛起雖填補了部分缺口,但其與問界M7的價格區間(25萬-30萬元)高度重合,導致內部競爭加劇。
據悉,問界M8計劃在上海車展前後上市,根據工信部新車申報信息來看,M8車身尺寸與理想L9接近,提供5座和6座兩種版本。接下來理想、鴻蒙智行的競爭會持續在銷量上體現。
在此之前,麵對銷量的下滑,理想和鴻蒙智行還都開始了“價格”攻勢。理想汽車也在2月28日推出限時購車優惠政策——2025年2月28日至3月31日(含)訂購理想L係列,可至高立省3.8萬元,其中尾款至高立減1.6萬元,3年0息金融方案最高節省利息2.2萬元。智界R7、新問界M7也都開始促銷催單了,推出三年免息及高達1.7萬元的優惠措施。
蔚來銷量差距拉大,待突圍
最後來看蔚來,繼去年12月交付量首次突破3萬輛後,蔚來的表現一直沒有亮點,今年2月交付13192輛,雖然同比增長62.2%,但環比1月的13863輛下降4.8%。
其中,蔚來主品牌2月交付9143輛,同比增速僅12.4%,遠低於行業頭部企業。其核心車型ES6、ET5等因定價偏高(30萬元以上)難以突破家庭用戶市場,而高端車型ET9(80萬元級)雖定位豪華行政轎車,但麵臨華為問界M9、小米SU7 Ultra等國產豪華品牌的擠壓,市場表現未達預期。
樂道品牌2月交付僅4049輛,占比30.7%。然而,樂道L60(15萬-25萬元)的定位與主品牌形成價格重疊(如ET5降價後進入25萬元區間),引發內部競爭。此外,樂道的低價策略攤薄利潤率,2024年蔚來單車平均售價已從31.4萬元降至26.99萬元,導致總收入下降2.1%,2025年成本壓力進一步加劇。
蔚來汽車2025年2月的銷量表現,折射出其從“高端先驅”向“規模化車企”轉型的陣痛——主品牌增長乏力、多品牌內耗、換電模式重資產等問題相互交織。短期來看,蔚來需通過ET9與樂道L90的銷量突破穩住基本盤;長期則需在技術自研、成本控製與全球化布局上構建係統性優勢。
今年是蔚來品牌改款的重要時間,同時樂道也會推出新車,此外還有第三品牌——螢火蟲,多線並行的蔚來或能進一步把銷量往上提。但若無法在2025年內實現銷量翻倍(目標約25萬輛),其市場地位或將進一步邊緣化。
從新勢力們2025年2月的銷量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智能化成為核心戰場,像小鵬的圖靈智駕、華為的乾崑係統、零跑的LEAP平台均指向高階智駕普及化。市場分層也在加劇,頭部車企通過技術迭代鞏固優勢,中尾部企業需在細分市場尋找突破口。
未來我們相信分化仍會加劇——頭部玩家“通吃”,尾部選手則逃脫不了並購或洗牌的命運,中間地帶或再難看到。⠀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