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主席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表態極大地提振了投資者信心。中長期資金作為基石投資者,對穩定市場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深化改革,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和堵點,能夠吸引更多資金入市。中長期資金占比越高,市場的穩定性越高,長期健康發展的態勢也將越穩固。特別是保險資金、社保基金、養老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力量將進一步壯大。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已經逐步形成了向上的趨勢,在924政策轉向之後出現了一波放量暴漲行情,投資者的信心得到了極大的提振。本次政策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拉長保險等資金的考核周期到三年以上,對於當前而言是一個比較好的布局時機。因為短期市場的走勢是無法判斷的,但是從中長期來看,好的公司將會迎來估值回升的機會。當前無論是看滬深300的市盈率還是上證指數、萬得全A指數的市盈率,均在曆史的底部區域。所以從三年以上的周期看,現在就是一個很好的布局時期,特別是對於大資金來說。
吳清主席的講話為市場注入了信心,對中長期資金而言,當前是比較好的入場時點。這將吸引更多的場外資金入場,並推動居民儲蓄的大轉移。過去四年,居民儲蓄增加了近60萬億,而當前存款利率僅有1%多,收益率較低。相比之下,滬深300的分紅收益率已接近3%,具有較大的投資吸引力。隻要投資者信心回升,中長期資金率先入市,相信其他各類資金也會選擇入市,從而推動我國資本市場進一步走強。資本市場走強將產生財富效應,帶動消費回升,推動經濟複蘇,形成良性循環。
中長期資金通常是機構資金或大資金,這些機構投資者一直重視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更關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麵,包括估值高低、業績增長的穩定性以及分紅率等指標。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將推動市場風格從炒題材、炒概念轉向基本麵研究,業績優良的白馬股將重新獲得資金青睞,出現估值修複行情。白馬股通常是市場的權重股,它們的企穩回升將帶動大盤大幅回升,確立牛市走勢。一旦這些白馬股出現估值修複,上升空間較大,尤其是過去三年許多白馬股估值已跌至曆史底部區域,價格僅為高點的三折、四折。一旦估值修複,上升空間可觀。
一旦中長期資金入市帶動白馬股出現回升,基金產生賺錢效應,這勢必會吸引更多基民加倉。而基金經理獲得增量資金之後會增配白馬股,這將形成正循環,讓這輪牛市的基礎更加的牢靠。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卡點、堵點和製度性的障礙,證監會積極協同配合相關部門來解決,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中長期資金順利入市鋪路。當前監管明確,對中長期資金考核周期已經拉到三年以上,當年的淨資產收益率的考核權重不超過30%,而對於三年以上的業績考核權重大大提升,這會使得機構資金更加看重長期的回報,而不是看重當年的回報。對於中長期資金入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其他障礙,證監會也會積極的進行改革,從而為中長期資金順利入市掃清障礙。
當前我國投資者結構中,機構投資者的占比已然偏低,和成熟市場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機構投資者資金量的占比低於50%,成交量占比低於40%、甚至30%。從日常成交量來看,散戶投資者的貢獻達到了60-70%,這也使得市場的波動較大,錯誤定價的現象比較多。當市場出現牛市的時候,由於很多普通投資者沒有定價能力,傾向於不斷的追高,造成股價超漲產生極大的泡沫。反之當市場出現下跌的時候,即使有很多好的公司已經跌出了價值,但是由於很多投資者不具備定價能力,還會繼續拋售,造成股價嚴重超跌,這也給價值投資者提供了做出超額收益的機會。在引入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過程中,通過改革鋪平道路,增加中長期資金的占比,會極大的提升市場整體的估值水平,提高市場的穩定性,也提高資本市場的可投資性,有望給價值投資者提供獲得超額收益的機會。
吳清主席在講話中提到,要提高公募基金的投資水平,為投資者創造更好的回報,體現出以投資者為本的原則。公募基金現在有一百六十多家公司,基金的數量更是超過萬支,競爭異常激烈。為了獲得投資者的認可,推動基金公司的發展,基金公司勢必會加大力量來提高投研實力,提高基金的業績表現,從而獲得投資者認可,同時要控製回撤,給基金持有人更好的體驗。這兩年監管通過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對管理費、托管費以及基金銷售費等進行全麵降費,真金白銀的讓利給基金持有人,讓基金持有人有更多的獲得感。更重要的是對基金未來業績給予更多的考核,爭取能夠跑贏基準,從中長期體現出基金經理投資的專業性,通過業績的穩定增長,用真金白銀回饋投資者。
大力發展權益基金是提升資本市場表現的重要方麵。提高權益基金占比一方麵依賴於資本市場走強,另一方麵依賴於基金經理將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通過專業投資選股和布局,在控製回撤的同時獲得較好回報。2024年權益基金在9月24日之後出現明顯回升,投資回報好於前兩年。希望2025年公募基金能抓住政策落地後的市場機會,為投資者創造更好回報,推動權益基金實現更大發展。ETF在這兩年受到很多投資者的歡迎,主動權益基金的優勢沒有充分體驗出來,在2025年主動權益基金經理也需要通過專業的選股和倉位的控製,力爭跑贏指數、跑贏基準,這樣勢必會獲得更多基金持有人的認可,從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作者係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